第九章 安庆师范学院加速发展时期(1994.9-1997.12)  

 

 
 
 
 
 
 
 
 
 
 
 
   
   

 

大门夜景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后,学院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照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文件精神,断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形势和校情,认真总结十几年来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学校发展的"三步建设"的设想,狠抓各项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学院的建设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 "三步建设"设想的形成

1994年8月,省委省政府对学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8月27日,省委常委决定丁伯华同志任院党委书记。9月10日,省教工委副书记刘伦光来院宣布了省委、省政府对我院领导班子充实调整的决定:丁伯华同志任院党委书记,张伟同志任学院副院长(原党委副书记职务不变,主持院行政工作),汪良发同志任党委副书记,免去其副院长职务,陈自诚同志副院长职务不变。11月,包荟梁同志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朱建华、刘和武两同志到龄退出领导岗位。1995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黄金余同志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94年10月中旬,院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十四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决定抓好党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促进发展。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各自的工作。
11月,院党委决定从抓校园卫生人手狠抓校园环境的整顿和治理,着手对学院的各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1994年11月22日和12月6日、7日,院党委书记丁伯华主持召开院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校办产业工作和教学工作,认真分析了学院校办产业和教学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明确了校办产业的机构设置、发展方向、经营方式、发展指标和有关政策,要求尽快使学院校办产业恢复元气,重整旗鼓,阔步前进;在肯定办学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教风学风上存在的问题,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一根本任务,都要服从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了系级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改革等问题。
院党委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形势和校情,认真总结十几年来的办学经验,充分认识到今后的五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安庆师院推向21世纪,关系到为下一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什么基础。在1994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共安庆师院全体党员会议上提出了"三步建设"设想:第一步,强化管理,用一至两年时间建立起正常有序的工作机制,树立起良好的校风;第二步,在抓好管理的同时,抓好基础建设,用三至五年时间,力争把学校办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在校生达到3000人规模;第三步,用五到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实现师范性向综合性转变,在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上有质的突破和飞跃,以适应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三步建设"设想的提出,既符合学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需要,受到全院师生员工的认同和拥护,到省委、省教工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1994年12月26日到1995年5月31日,学院领导又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先后就系级班子配备、成人教育、思想政治、后勤工作、校园环境治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任务和措施,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分别形成《关于校办产业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教学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系级班子配备的会议纪要》、《关于成人教育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后勤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校园环境治理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科研工作的会议纪要》印发执行,并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配套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


第二节 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实现第一步的建设目标,学院领导班子从实现培养目标的高度,从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把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94年下半年到1996年底,集中整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校的硬件建设逐步得到改善,校容环境大为改观,风气大有好转,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96年12月27--28日全省高校进行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检查评估中,学院荣获"优秀单位"称号。

一、用"三步建设"设想统一师生员工的认识
1994年下半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院党委提出了"正常、合格、发展"的三步建设设想。院党政领导认识并强调,要实现第一步"正常化"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中,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都特别强调抓好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利用院报、广播、宣传栏宣传"三步建设"设想,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院广播站开辟了6个有关"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专题栏目,宣传橱窗办了5期58版展览,各班办了墙报,编发《安庆师院信息》12期,《清房简报》4期,《综治简报》5期,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文件、规章,印发各类通告、通知约2000份。
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有效地统一了全院师生员工的认识,把狠抓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三步建设"设想的必要条件,并将它贯穿于学校建设的始终。

二、抓基础工程,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提高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学院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小事抓起,重视抓好基础道德文明建设,同时,不断适应形势需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和拓展工作内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1、以"两课"为阵地,认真开展了"五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尊师重教教育、新生入学敬业爱校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利用各种纪念日把组织节庆纪念活动作为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途径。
2、以"活动月"为文明教育载体,1995年初至1996年先后开展了"四个建设活动月"活动。即班集体建设活动月、基础文明建设活动月、校风校纪建设活动月、共青团十二月活动月等。
3、以创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开展了"四创建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四创建活动"即创建十五校园、创建文明寝室、创建共青号教室、创建无烟室、无烟系活动。96年初,学校上下积极响应华东十高校关于"共创'十无'校园,同育'四有'新人"的倡议,院学工委抓住外语系组织"告别不文明行为、重塑大学生形象"活动的契机,迅速推动全院基础文明教育,举办"修身与党性锻炼"专题讲座,"修身敬业"演讲报告会和"遵守'六禁'公约,共创'十无'校园"的主题团日活动;与此同时,加大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和文明就餐竞赛评比的工作力度。由团委牵头抓文明教室检查评比,坚持每周一查,每月一评,每学期一总结。创建了一批"共青号"示范教室;由学生处、总务处牵头抓文明寝室检查评比,由院学生会牵头继续抓好食堂就餐文明监督岗的建设,由化学系倡议提出的"创建无烟室、无烟系"活动也得到了各系响应。
学院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征文、演讲、签名、升旗、宣誓等活动,并且注意突出重点,形成特色。1995年在各系举办辩论赛的基础上举办了院首届大学生辩论赛,院大学生辩论队在安徽省安大片比赛中荣获亚军和最佳辨手称号。1996年围绕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举办了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参观黄镇纪念馆等活动。1997年开展迎接香港回归系列活动,7月1日,院党政领导和全院毕业生在红楼前举行了"热爱祖国跟党走,振兴中华做贡献"毕业生宣誓活动,此前各系及有关单位纷纷组织开展演讲、征文等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一盛事。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4、以端正学风校风、加强国防教育为目的,开展"三整顿"和军事训练。"三整顿"即整顿校风校纪、整顿学风、整顿教风。学院从抓考风人手,抓教风学风,抓日常行为规范,把教师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管、学上来。建立了上午第四节课巡查、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等制度,加强检查督促。对于考试作弊,超时离校不归、打架斗殴、赌博、破坏公物的学生,依照校纪校规严肃处理。针对少数教职工有理无理都随意在办公楼吵闹的现象,党政班子一致决定,禁止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事情为由,在办公楼吵闹,违者扣发奖金,考核视为不合格,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提倡有意见以文明方式通过正常渠道和组织程序反映解决,制止和消除不文明行为。
学院自1995年起开始又寸新生进行军训,成立了由院党政领导、有关部队领导、学校各有关部门和各系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军训领导小组。各系分别编军训连、排。通过军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而且增强了爱国主义热情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强化了组织纪律观念,磨练了意志,锻炼了体魄。

三、抓重点突破,大力加强校园综合治理
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学院以"三整治"、"八清理"为工作重点突破口。
1、以"三整治"为依托,切实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学院成立了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校园综合治理,整顿治安秩序,畅通信息渠道,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防患于未然。按照国家"三部委"《通知》要求,提出了"整顿校园治安秩序、整顿院内交通秩序、整顿周边治安秩序"三整顿的工作部署。按照这一部署,整顿校园商业网点6个,取缔文娱摊点2个;整顿周边商业饮食摊点76个,取缔5个;整顿各类公司4个;破获各类治安案件10起;保持了学校秩序的正常和局势的稳定。
2、以"八清理"为龙头,大力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院党政领导着重抓了清理违章经营、违章租房、违章搭建、楼道乱堆放、暂住人口、卫生死角以及清理暂付款、清脏理乱、创建文明寝室等"八清"工作。
1994年下半年,校园内违章经营的个体熟菜摊,小百货摊点增加到31个。严重影响教学环境和学校管理,对此学院下定决心,标本兼治,彻底清摊,打好综合治理攻坚仗。经过宣传、说服、强制清除等办法,到1995年上半年,彻底清除了校内外的摊点摊贩。
1996年4月,学院大打清房攻坚战,对调离本院、出国进修、读研究生、停薪留职人员、教职工遗属、临时工住房和一户两处住房等问题彻底清理。对占用学院住房的8户外单位人员、3户遗属一一发出让房通知并一追到底。
1996年11月初,学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校园有关问题的通知》,界定违章搭建的范围,限定拆除时间,坚决完成清理违章搭建和楼道乱堆放任务。到11月18日,51处违章搭建都由搭建者自行拆除,清理粉刷楼道1万多平米。
1994年,学校领导针对校园内"脏、乱、差"的情况,大抓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1996年又制定了教室、办公室、环境卫生区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51份。1996年11月,院学工委发出了《关于清脏理乱创建文明寝室的通知》,11月底,对全院275个寝室进行了全面检查,共评出文明寝室68个。
1996年10月,学院又开展了清理暂住人口与清理财务暂付款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抓责任制度,强化组织领导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建立了"一把手抓两手"的体制,1995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两位副院长、一位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院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充实了院爱卫会成员。各系、院直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或明确了分管领导,把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了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层层负责,落实制度,用一系列制度来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在教学、学生管理、校园环境管理、校园治安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校园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正常、有序、规范化的开展。
通过两年多的集中整治、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1、校园秩序大有转变
车辆进出校门必须停车换证;出租车一般不准进门;自行车摆放整齐;小摊小贩全部清除;周边商业网点经过整顿,低级不良的文化娱乐场所全部清除。
2、卫生状况大有改观
卫生死角彻底清除;垃圾日产日清;教寝室、办公室都摆放了纸篓;墙上的脚印、痰迹少了;教室、寝室、办公室窗明几净;餐厅、浴室等后勤服务场所整洁有序;师生员工的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3、校风学风明显好转
通过整顿校风校纪,恣意吵闹的现象少了,宿舍区的麻将声少了,教师按时上下课,并做到备好课、讲好课,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少了;学生按时上课,并做到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学生迟到、旷课的现象少了,考试作弊少了,上晚自习的人多了,校风学风从根本上有所转变。
4、基本建设大大加强
学校自筹资金380万元建设的培训中心楼发挥了效益;仿古型新大门和内藏可变式配电房工程竣工;教学楼工程基本框架基本完成;东南部围墙开发已见效益;道路维修、校园绿化工作得到加强;6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仪器设备已逐步到位。
5、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教职工中讲政治、顾大局、关心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多了, 要求进步的师生越来越多,师生员工的情绪稳定,积极性大有提高,潜心于教学、科研的增多了,在对待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方面,在对待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方面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涌现出一大批感人的事迹和先进典型:如在1996年底评选3%的优秀人员晋升工资时,有十几位符合条件的教职工:主动把名额让给他人;政教系鲍猛同学在寒冷的冬夜里奋不顾身地跳进长江勇救落水妇女;外语系唐四保同学家庭经济困难,但他还将自己勤工俭学的报酬连续两年按月化名"竹雨"寄给青海的一名失学儿童,使他重返课堂;1996年化学系方刚同学身患重病,院团委、学生会和化学系多次在全院为其开展募捐活动,全院师生也踊跃捐款达20000多元;师生员工多次主动为贫困地区、灾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等。
6、规范化管理大大加强
学院加大了对管理设备的投入,机关大部分处室配备了办公微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系及有关单位根据院党政联席会议纪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配套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
1996年12月27日至28日,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检查评估组,认真地对我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一致认为,学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真抓实干,措施得力;二是校园绿化美化较好,环境卫生优良;三是抓准抓紧,重点突破,效果明显;四是学生学风正,举止文明;五是校园周边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且认为"三步建设"第一步"正常化"的目标已基本达到。


第三节 面向新世纪 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


为了实现"三步建设"的设想,把一个充满生机的、崭新的安庆师范学院带人21世纪,院党委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从严治党,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工作中院党委牢牢抓住"五个坚持"。

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院党委认识到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下,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贯穿于学校工作的主线,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必须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变认识为行动,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使两者相互促进,牢牢把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抓住机遇,增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995年,学院两次派员赴京跑"部",反映学院情况,争取国家投资;院领导班子集体到省委汇报,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同志听取了汇报,指示省教委对学院要"重点支持,积极改善,逐步发展",较好地推进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1996年初,召开了全院教职工大会,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了一次大动员,要求全院上下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自我加压,加快发展。1996年3月,组织中层干部到怀宁师范、怀宁中学等教育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转换脑筋,拓宽思路,收到了一定效果。

二、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增强全局意识,突出工作重点,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作为学院工作永恒的主题
院党委在处理工作中,注意把握教学科研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强调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声誉。注意抓大事,议大事,统全局,管宏观。1994年11月至1995年5月,先后就教学、科研、成人教育、思想政治、后勤服务、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系级班子配备、校园环境治理等召开专题会议,分别形成纪要,作为较长时间的指导性文件,由于党委抓住了这些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大事,并坚持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决策,从而加快了事业的发展。

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抓住党的自身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

一是管好党员,二是管好干部,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三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取信于师生员工,建设优良的校风。1994年以来,院党委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议事制度,对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坚持群众观念,切实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1995年上半年,院党委集中两周时间,一个系一个系听汇报、座谈,普遍检查教学纪要的落实情况。1996年初,又利用8个半天,深入各系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此后将现场办公作法每个学期延续下来。

五、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把学校办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之中
学院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注意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努力为学校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不失时机地顺应形势发展自己。
近几年来,院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十五精神的指引下,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院党委认真部署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了对十四大、十五大和历次中央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重大工作部署的传达、学习。制定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规党法的具体规划,举办了学习十四大文件系列专题讲座和《邓小平文选》研讨班,开展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专题学习活动,组织了《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竞赛活动,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院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党委坚持把稳定工作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成立了学院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强了校园综合治理,整顿治安秩序,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防患于未然。保持了学校秩序的正常和局势的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院党委坚持从"抓基层组织、做基础工作、练基本功"人手,强化党员意识、整顿组织纪律。在支部建设上,要求"选好书记、明确职责、落实制度、定期检查、开展评比"。坚持了"三会一课"制度、按时换届选举制度,建立了"两表一证一检查"制度,召开了正常组织活动和民主评议工作。通过院党校举办了新任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组织发展上,根据中央提出的"16字"方针,注意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实行了考察预审制度、党校培训制度和团组织推优制度,坚持不懈地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狠抓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严格遵守中央两个"五条规定"和四条补充规定,认真执行了处以上干部收入申报等制度。支持纪委结合学校实际,履行"教育、保护、惩处、监督"职能,严肃查处了个别干部违纪案件,注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问题,对财务、住房等着手进行清理,对部分基建项目进行审计,从而推进了党风校风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较大幅度地调整和充实了处、系级领导班子。积极进行了干部制度改革试点,坚持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为了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院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并坚持了党委、党总支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于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廉政建设制度,为了加强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建立了院领导分工联系各系制度、教师接待日、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向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情况、征求意见等制度,并逐步完善和强化了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了监察、审计部门的建设,实行了选派干部到地方基层挂职锻炼的制度。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活动,以及学习孔繁森等专题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庆祝教师节,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等活动,提高教职工育人意识和育人自觉性;通过开展校风建设活动月、师生共建文明、争优创先活动,整顿校园秩序,强化校园综合治理等措施,优化了育人环境。充分利用"两课"教学主阵地,并通过"三学(学马列、学邓选、学党章)小组"、社会实践志愿者行动、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在扶贫济困,资助希望工程等活动中,全院党员和师生员工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大团员和青年在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家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成绩显著,受到上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
——建立和稳定了以专职政工队伍为骨干、兼职辅导员为依托的专兼结合的政工队伍;修订并认真实施了辅导员工作条例和考核办法;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决议;加强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狠抓了卫生工作和环境治理,组织和动员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了安庆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
——切实加强了对老干部工作、群团组织和统战工作的领导,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党委坚持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离退休人员,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在党政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对群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支持群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学院先后召开了二届二次教代会和四届二次工代会,第三届教代会、第五届工代会和第五次团学代会。在党内配备了兼职统战委员,加强了对统战理论及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建立并坚持了通报情况、征求意见、组织视察等制度,各民主党派和广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几年来,海外统战工作有声有色。先后接待旅居台湾的老安大校友二十余人的访问团,聘请了台北市知名人士冯定亚为名誉教授,并于1995年1月和1996年11月接受台湾友人捐助设立了"华藏"奖学金和"怀乡"奖学金,先后邀请热田时子等日本友人先后举办4期基础日语培训班,颇受社会欢迎。

六、中共安庆师院党员大会
中共安庆师院党员大会于1996年6月30日--7月1日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党员共357人。
汪良发同志主持了开幕式,张伟同志致开幕词。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委主任陈贤忠代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委向大会表示祝贺,肯定了安庆师院为我省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所做的贡献。希望全院师生员工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齐心协力,为实现党员大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中共安庆市委副书记蒋双甲宣读了中共安庆市委给党员大会的贺信,院工会、民革、民盟、九三、民进等民主党派师院支部也给大会发来了贺信。
丁伯华同志代表上届党委作了《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我院"三步建设"设想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对自1991年我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我院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院党委提出的"正常、合格、发展"三步走设想。
包荟梁同志代表上届纪委作了舱口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
在7月1日下午的会议上,全体党员进行了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他们是:丁伯华、王海燕、包荟梁、汪良发、陈自诚、黄金余、储国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纪委委员,他们是:王其申、毛可友、包荟梁、殷红、黄警钟。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党委和纪委两个工作报告的决议。丁伯华同志致闭幕词。
在新一届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丁伯华同志当选为院党委书记,汪良发同志当选为副书记。在新一届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包荟梁同志当选为院纪委书记。


第四节 教学科研工作


学院不断地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以法治校,强化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跨世纪专门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活力

1994年学院申请并获批准,将美术教育专业由专科升为本科。1995年元月6日将政教系更名为政治经济法律系。美术系改为艺术系。至1995年10月,学院共有21个常设专业,其中本科8个,专科13个。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学院申请增设计算机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和工艺装璜专科专业,并于96年2月29日,将"政治经济法律系"更名为"政治法律经济系"。5月9日,设立计算机系。
目前,学院共有中文、政法经济、历史、外语、艺术、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等9个系和教育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马列主义教育、大学英浯等五个专门教研部室。共有18个师范专业和17个非师范专业。

二、以法治校,强化制度建设
学院坚持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版性,增强竞争意识,促进学风、校风建设,1994年11月29日,印发《关于选拔优秀专科生升人本科学习的办法》。1995年12月,印发《关于鼓励学生攻读高学位的工作意见》,并且决定在96届毕业生中实施《关于毕业生优才优分工作的暂行规定》。
学院根据实际,鼓励和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多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1994年6月,学院颁发《关于在校生选修第二专业的暂行办法》,在全日制普通班开设第二专业,经考试,成绩合格,发给第二专业毕业证书。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的工作和科研能力,1995年3月15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印发《关于开设全院性公共选修课的试行办法》、《关于试行主辅制的暂行办法》,1996-1997学年度第一学期共有9门全院性公共选修课正式开课。
学院注意抓学生的管理,1996年10月印发修订后的《安庆师院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1996年9月10日,又转发了《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一直重视抓到课率、课堂纪律和第四节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教务人员巡查制度。1996年下半年,院教务处提出"四抓一促"工作。即抓考勤、抓考风、抓考纪、抓考研,全面捉进学风建设。教务处定期公布各系学生到课率,抽查迟到人数及晚自习到堂人数,在抓考风方面,加大监考力度,所有考试要求凭"三证"(即学生证、考试证、个人身份证)进场。在各类考试中,先后有16名违纪学生受到不同类型的处理。学院还就一些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认真研究讨论,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1994年12月28日,制定《安庆师院关于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规定》,1995年12月1日,又颁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大学英语(四级)教学的意见》。1997年制定了《安庆师院关于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意见》、《本科学生参加省计算机水平考试的规定》。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还加强有关教学制度的建设。1995年再次修订《安庆师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在全院推广、执行。1995年元月,制定了《安庆师院教育工作规程》,从教学计划、教学实践、作业要求、论文指导、考试、考查、教书育人、教学测评、教学资格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97年3月25日,制定《安庆师院教学类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管理,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依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测性原则,1996年3月,制定了《安庆师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暂行办法》。1996年6月中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学生评估教学活动,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学院还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检查。
为解决教师缺编,新老脱的矛盾,保证课程按教学计划要求正常开设,以适应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加、专业内涵不断改革的要求,1997年3月31日,制定《关寸:聘任兼课教师的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强化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及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奖励在教学第一线作出成绩的教师,1997年11月5日,制订了《关于设立教学优秀奖的暂行办法》。1997年,为了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制定了《安庆师院关于重点课程建设及评估的暂行办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修订有关培训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学校发展对师资队伍的要求,1994年5月6日,印发《关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补充规定》。1997年又再次修订《安庆师院关于教师培训(进修)的暂行规定》。12月23日,印发《安庆师院在职教师上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的若干规定》。建院以来,学院共选派教师进修定向博士生3人,定向硕士生20人,助教进修、研究生主干课进修班164人,双学士7人,国内访问学者39人,骨干教师进修26人,短期进修186人,研讨班50人,赴国外大学进修9人,单科进修96人,教务处师资科和外语系组织教职工外语培训500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201人。
为了充实师资队伍,科学、合理地做好毕业生选留工作,1995年6月26日经过讨论、修订,印发了《安庆师院毕业生留校工作的暂行规定》。建院以来,共选留99名毕业生留校任教。1991年,学院还决定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研究生优秀人才来我院工作,为巩固师资队伍,制订了相应制约措施,努力防止院内骨干教师外流。1997年,为建立和完善学院教师岗位职务职责制度,做好教师的岗位职务职责管理工作,维护教师的岗位职务职责的合法权益,促进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工作转入正常化,制订了《安庆师院教师岗位职务职责试行条例》。
学院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做出优异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1995年10月,首批遴选并报经省教委批准,我院95-97年度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为:王海燕、沈玉华、娄平三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叶昌友、江效尧、吕利平、李传印、陈光明、周宏、胡继华、程绪铎等8人。1997年7月选拔出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为:叶淼林,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梅向东、方锡球、徐希军、焦少林、汪时珍、吴根华、王树民、王立民。1995年政法经济系副教授张脉飞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朱式蓉、宋福民、尹恩传、唐燕玉获"'95焦陂奖"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毛豪明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周建国、王其申教授获1997年全国曾宪梓高师教师三等奖。
到1997年,学院的师资队伍已发展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力量较强,富有朝气和潜力的队伍。全院528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352人,有在职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24人,讲师等中级职称188人。通过多年来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一支学科齐全、专业配套、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院的教学用房由建院初的万余平米发展到7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经费投入逐年有所增加。1994年9月1日成立了计算中心、电教语音中心。1996年9月,利用世行贷款,添置了价值38万元先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每台5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数达到709台,价值147万元,每台2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价值达到651万元。1997年,学院又添购了2件5万元以上的科研教学仪器,每台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数达到1089台件,总价值332万元。学院共有计算机(含终端)165台,计算机中心下设学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图形实验室、硬件实验室。全院图书总量增加到34万册。在市内10所中学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保证了毕业班学生实习的需要。

五、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1995年英语专业八级再超全国平均分。1997年4月25日至27日,在全省首次高师普通话测试中,参加考试的242名中文、外语、政法经、历史系97届本科222人通过二级标准,通过率97.1%,26名同学达到一级,优秀率达10.7%。6月全省计算水平考试,我院通过率达80.95%,名列全省第三,首次参加一级统考的文科四系通过率达91.3%。1994年中文系戴艳、历史系王静两位同学获安徽省徐悲鸿基金会首届教育基金奖。学院普通话教学水平亦名列全省高校前茅,近20年来累计为省地市电台、电视台输送了播音员、记者、节目主持人达200余人,有相当一部分播音员达到国家一级播音员水平。中文87级毕业生许瑞杰配音的电视专题片《安徽十年发展》送京展播,成为安徽省向国庆四十五周年献礼之作。
1997年10月,学院在校生已达2389人。建院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毕业生近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考取硕士生(含双学士)达200多人,博士及博土后近百人。仅化学系应届毕业生中考取硕士46人,获博士学位12人。数学系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35人,有5人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中学教学的骨干力量,84届毕业生庞定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学院首届电气工程班毕业生蔡中寅已成为固定资产达6000多万元的公司经理。仅物理系就有鲍琢玉等30多名毕业生就读工作于海外教学、科研机构。政教系87届毕业生方春明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成长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学院毕业的一大批跨世纪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今已成为撑起皖西南中等教育大厦的栋梁。安庆地区的中学教育水平一直名列全省前茅,恢复高考后高考录取率连续20年稳居全省地市第一位,这与学院数十年向全市各中学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密切相关。学院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课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上承担中小学生家庭教师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师院大学生为安庆市提供了近八万人次家庭教师服务。

六、不断壮大的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增设专业,拓宽渠道。1995年11月2日,经省自考办同意设置"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安庆师院考点"。1997年经省教委批准,招收全日制自考助学班。1997年7月,学院举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为安庆市下岗企业职员提供家电、公关实务、计算机应用等四个专业方面的培训服务。
在学院成人教育的建设发展中,共制订了《安庆师院成人教育学生守则》、《安庆师院函授生学籍管理规定》、《安庆师院夜大学籍管理规定》、《安庆师院成人教育学生考勤实施办法》、《安庆师院成人教育评优表彰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并于1996年4月19日编印成《安庆师院成人教育学生手册》。
学院的成人教育在短短的10来年中迅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以夜大学与函授为主体的教育体系。现开有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英语教育、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育、工艺美术、计算机应用、应用化学、应用电子技术、精细化工、法律、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十六个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日臻合理,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轨道。本着"遵循方针、保证质量、服务地方、开拓前进"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其他专业人才。建院以来累计有函授毕业生5838名,夜大教育毕业生1199名,脱产班毕业生484名。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先后开办了一系列高等教育《专业证书》教学班和各种单科培训班,共培养学员近万人,目前成人教育在册生2149人。

七、不断深入的科研工作。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科研工作不但注重队伍建设,而且注重制度的建设,使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1994年元月,学院成立了"法学研究咨询中心""律师事务所"和"工艺美术研究所"。1996年3月7日根据院人文、社科"九五"计划,成立了中华文化研究室,朱光潜研究室,桐城派研究室,陈独秀研究室,应用经济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所。学院还建有各种实验室22个。1996年4月9日印发《安庆师院科研工作量暂行办法》。1997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使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修订和制定了《安庆师院科研管理工作条例》及科研计划、经费、成果、奖励、学术交流、科技开发等八个管理办法。1997年7月应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之邀,《安庆师院学报》入编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子出版物一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出版发行已步人数字化的高科技领域。
近三年来,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职工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教材、辞书等30多部,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译文、文艺作品等800多篇,许多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文献报刊转载、摘登。我院数学系和其他单位合作研究《人工智能问题分层求解理论及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周立江副教授的应用成果《AS一8801丝网清洗剂》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博览会二等奖。曹志华副教授的应用成果《TM一951彩色频道遥控器》获省教委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并成批量投人生产。娄平教授主持的高温超导课题,王其申教授主持的弹性结构动力学定性性质及其反问题,何龙庆副教授主持的激光全息周视成象项目,程绪铎副教授参与的人造卫星姿态控制项目,于秦生副教授主持的视超光速问题等研究课题均获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学院利用地区文化资源,凸现自己的研究特色,并且在"赋学研究"、"李商隐研究"、"李德裕研究"、"阮大铖研究"、"陈独秀研究"、"词论研究"、"文学理论研究"、"语言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95年,顾祖钊教授的专著《艺术至境论》获安徽省"天鹅杯"文学奖,并获首届教委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同年,李思明教授论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获省教委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还有8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三等奖。周建国教授的《煌煌唐韵》、孙维城教授等的(况周颐与蕙风词话)等专著先后出版。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刘和武副教授的《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荣获1996年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人选作品奖"。方任安副教授出版著作《诗评中国著名哲学家》。1997年,艺术系副教授孙浩群创作的国画《挚友》、《亲切的关怀》赴京参加《纪念民革50周年诞辰美术作品展》并为民革中央收藏;讲师熊炜的水彩画作品《农家九月》人选中国美协水彩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青年水彩画展》。
1997年,全国首届方以智与明清文化学术研讨会和安徽省高师教育研究会在学院举行。三年来,邀请了一大批中外专家来院讲学。有德国埃贝哈德·菲舍尔教授、日本下定雅弘教授、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万其明教授、中国科大博导张裕恒教授、中央美院闻立鹏教授、厦门大学博导应锦襄教授、温州师院叶玉昶教授等。1996年,学院周建国教授被聘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第五节 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994年到1997年是学院基本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1994年10月11日,学校成立了主教学楼工程领导小组,张伟任组长,汪良发任副组长,共7人组成。12月23日,学院举行了隆重的主教学楼奠基仪式。党委书记丁伯华在致词中说:兴建教学大楼是我院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院的基本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预示着我院办学条件将由此得到改善。1997年10月5日,8085平方米教学大楼一期工程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1995年12月18日,总造价约76万元的仿古式新校门在老校门以东100米处破土动工。正门横跨9米,高12米,边门横跨4米,不锈钢伸缩门,硫璃瓦,花岗岩贴面。大门上方嵌有学院艺术系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夏峰设计的反映本院百年办学历程的四块浮雕。新校门是我院的标志建筑之一,1997年4月11日正式启用。连接新校门和主教学楼之间新建的宽15米长达180米的混凝土主干道也同时启用。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学院于1996年3月开始在全省高校率先试用ST-Ⅱ型IC金卡餐饮售饭系统。1997年4月1日,全院师生就餐个部使用IC餐卡,延用十几年的就餐饭菜票从此退出流通。
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生活的用电,学院在1996年新建了配电房,解决了电力增容问题。1997年初,825千伏安的供电系统投入使用,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初动工兴建的、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学院科技文化市场商业门面也于1995年6月10日竣工招租。
1997年,学院在校园北面新征了3亩土地,为今后兴建新图书馆积极准备条件。
以上项目的完成,尤其是主教学楼一期工程的竣工,较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也大有改观。1897年诞生的这个高等学府,正以其崭新的面貌迎接百年诞辰,迎接新的世纪。